阿拉伯语(阿拉伯语:لغة عربية ),即阿拉伯人的语言,属于亚洲语系闪米特语族内的西南语支,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的官方语言,也是全世界八亿多穆斯林的宗教语言,更是世界诸多国际会议必备的工作语言之一。1974年,阿拉伯语被列为联合国的第六种工作语言。以它为母语的人口达2亿多,全世界范围使用者超过4亿人。
阿拉伯语是由28个辅音字母和13个发音符号组成的拼音文字,阿拉伯人称元音为发音符号,辅音与元音都不能独立存在,每个字母下有12个音素,阿拉伯语一共336个音素。,标准阿拉伯语有34个基本音位。它的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,在性、数、格、式上变化繁多,单词构成和词形变化丰富,句子搭配具有独特的规律。文字造句上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修饰,呈现出鲜明生动又准确有力的语言表达。词汇根据所处地位、作用,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,被划分为基本词汇、一般词汇和特殊词汇三部分。语音在重音、音变、声调等方面变化多端,元音与辅音不能单独成为音节。它的文字其书写从右至左横写,加上语言古老,词汇丰富,一度被许多人认为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。
阿拉伯语是闪含语系中的“闪”语族的西南语支,最早产生于阿拉伯半岛,起源于公元前853年。早期被分为南、北两大体系,南方语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,比北方语早。公元7世纪前,阿拉伯人由分散的游牧部落组成,没有统一阿拉伯语,以各部落方言为通语。在公元7世纪初,伊斯兰教诞生和《古兰经》问世后,《古兰经》中的古莱氏族语成为阿拉伯民族的通用语。同时,《古兰经》的默示,也在政治、文化等方面,打开了伊斯兰文化的发端。在被伊斯兰征服的地区内,阿拉伯文也成为精神和科学知识的工具,并逐渐形成标准阿拉伯语先后取代了希腊语、柏柏尔语、科普特语、布匿语、古希腊语、古波斯语等。阿拔斯朝时期,阿拉伯语在翻译运动、制定标准阿拉伯语语法和文学创作中,得到空前发展。蒙、土时期的阿拉伯语,分别遭遇到大量的阿拉伯语典籍被摧毁、推行愚民政策等打击,致使阿拉伯语处于衰落时代。到近代,阿拉伯语受西方、东方学家科学研究影响、国家独立、石油崛起等影响,陆续进入到阿拉伯语的复兴和蓬勃发展期,并渐渐成为阿拉伯民族通用的标准阿拉伯语和一种全球性的语言。
在阿拉伯语的传播和发展中,对英语、西班牙语、中国的维吾尔语和回族语等世界诸多语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而今,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,以及19世纪之后,阿拉伯地区曾沦为英、法等国殖民地,形成了语言多元化的局面,标准阿拉伯语与阿拉伯语方言、英语、法语等并存或混用,负面影响加大。针对这一语言危机,联合国、海湾国家相继采取了不同措施保护阿拉伯语。
- 上一篇: 小学生因吃零食被老师打脸?当地回应:情况属实
- 下一篇: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于上海有着怎么的口碑?